中国足彩网

图片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县市快讯

海门区:用心建设“红石榴家园”,用情共谱“民族团结曲”

来源: 海门区民宗局 发布时间:2022-12-01 字体:[ ]

石榴花开籽紧抱,民族团结一家亲。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指引下,海门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、市、区党委关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,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,以鲜明特色和生动实践全力推进海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,培育“红石榴家园”,全区呈现出民族和睦、宗教和顺、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。

阵地建设,铺设“红石榴家园”工作底色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‘纲’,所有工作都要向此聚焦。”海门区委始终牢记“国之大者”,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,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,通过打造省级红石榴家园,推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。余东镇富民村以“为民、惠民、育民、富民”思想工作,余东镇富民村是一个有苗族、傣族、布依族、土家族等12个少数民族54名同胞的“民族特色乡村”,2020年成功创建江苏省首批“红石榴家园”。从2011年起,余东镇富民村在海门区民宗局的大力支持协调下,积极筹备创建少数民族创业园,流转土地发展蔬菜种植,种植青菜、白萝卜等无公害蔬菜全部定点销售给王家沙食品有限公司,之后又积极建立农产品深加工基地。如今创业园已经发展成为占地100多亩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,拥有农产品保鲜库2座,生产用房200多平方米。创业园先后吸纳周边30余名少数民族同胞就业,人均每年增收1.2万元。

发挥优势,输送少数民族学生优质教育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、荣辱与共、生死与共、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。”海门区始终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深入挖掘各民族团结和睦、守望互助的精神力量,推动形成人心凝聚、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,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切实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,海门区东洲中学第一时间与四川理县中学取得联系,106名学生走出大山,来到了海门东洲中学。大家习惯称之为东洲理县初三班和东洲理县初二班。当初三班的同学回到理县参加中考,全县前十名中理县班的学生占了8名,前30名中理县班占了27名,全县总分最高分、各学科单科第一名都在理县班产生,被当地老百姓称为“东洲神话”。三年后,东洲理县初三班的同学参加高考,同样成绩出色,44名读了高中的学生中,有40名考上了大学,入学率为90.0%,其中,本二以上入学率为79.5%。2013年,东洲理县初二班学生的成绩同样了不起。50人参加高考,48人拿到了大学入学通知书,其中有被中国人民大学、中央民族大学、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名牌大学录取。

干部援疆,拉动少数民族地区共同富裕。在伊宁县家纺服装产业园内,现代化的纺织机器快速运转,伊宁姑娘跟着来自南通的纺织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制作衣服。九年援疆生涯,张华作为南通援疆工作组的一员,坚持产业援疆与就业援疆相结合,嫁接南通“纺织之乡”成熟产业链优势,在当地着力打造一个强县富民的轻纺产业园。张华说,作为一个援疆干部,要少算个人账,多算政治账、全局帐、长远账;“能挑千斤重,不挑九百九”,以自己的“辛苦指数”,换取各族群众的“满意指数”。